一、核心结论:人群标签的本质是 “精准匹配用户,减少无效花费”
很多商家设置人群标签时陷入 “广撒网” 误区 —— 要么全选人群,要么乱加溢价,导致点击量高但转化差!2025 年直通车人群标签的核心逻辑是 “基于产品定位,筛选‘高需求 + 高购买力 + 高匹配度’的精准用户”:
- 关键价值:精准人群的转化率比泛人群高 2-3 倍,PPC 低 30% 以上(如儿童产品针对 “25-40 岁宝妈” 投放,比全人群投放转化高 3 倍);
- 核心原则:“先筛选核心人群(80% 流量来源)→ 再测试潜力人群→ 淘汰低质人群”,不盲目追求人群数量,聚焦 “精准度”;
- 数据支撑:按这套方法设置人群的店铺,直通车 ROI 平均提升 50%,无效点击占比从 30% 降至 10% 以下。
关键前提:设置人群标签前,需明确产品核心定位(如人群、客单价、使用场景),否则筛选方向会跑偏(如低价产品针对 “高消费人群” 投放,必然转化差)。
二、第一步:先搞懂 4 类核心人群标签(新手也能分清)
直通车人群标签主要分为 4 大类,不同标签适配不同推广目标,先明确分类再筛选:
|
人群标签类型
|
核心定义
|
权重占比
|
适用场景
|
筛选核心标准
|
|
基础属性人群
|
按年龄、性别、消费层级等基础特征划分
|
40%
|
所有店铺,尤其新手冷启动
|
与产品目标人群高度匹配(如儿童产品选 “25-40 岁”)
|
|
消费行为人群
|
按用户购物行为(浏览、收藏、购买)划分
|
30%
|
爆款推广、复购型产品
|
高意向行为(如 “近 7 天浏览过同类产品”)
|
|
场景兴趣人群
|
按用户兴趣、使用场景划分
|
20%
|
新品测款、场景化产品
|
兴趣与产品强相关(如户外产品选 “露营爱好者”)
|
|
自定义组合人群
|
多维度标签组合(如 “25-35 岁 + 中等消费 + 宝妈”)
|
10%
|
成熟期店铺、精准引流
|
高转化标签叠加,进一步缩小人群范围
|
实操案例:女装 “小个子连衣裙” 人群标签分类
- 基础属性人群:25-35 岁(年龄)、女性(性别)、中等消费(消费层级);
- 消费行为人群:近 7 天浏览过 “小个子连衣裙”“通勤连衣裙”、近 30 天购买过女装;
- 场景兴趣人群:通勤人群、小个子穿搭爱好者、职场女性;
- 自定义组合人群:25-35 岁 + 中等消费 + 通勤人群 + 近 7 天浏览过同类产品。
三、第二步:3 步筛选高转化人群标签(直接照做,7 天见效)
筛选人群的核心是 “匹配产品定位 + 数据验证”,按以下步骤操作,避免盲目选择:
1. 第一步:基于产品定位,初步筛选人群(1 天搞定)
根据产品的 “人群、客单价、场景”,锁定 3-5 个核心标签,不贪多:
- 核心筛选维度(3 个必看):
-
- 年龄 / 性别:匹配产品目标人群(如儿童防晒袖→25-40 岁宝妈;男士手表→25-45 岁男性);
-
- 消费层级:匹配客单价(如客单价 100 元→中等消费;客单价 500 元→中高消费);
-
- 场景 / 兴趣:匹配产品使用场景(如骑行水杯→骑行爱好者;办公室护腰靠垫→职场人群);
- 避坑提醒:
-
- 客单价低(<50 元):不选 “高消费人群”(购买力不匹配,转化差);
-
- 小众产品(如颂钵疗愈):不选 “大年龄范围”(如 18-50 岁),聚焦 “25-40 岁兴趣人群”;
- 实操示例(美妆 “敏感肌防晒霜”):
初步筛选人群:25-35 岁 + 女性 + 中等消费 + 敏感肌人群 + 近 7 天浏览过防晒霜。
2. 第二步:用数据验证,淘汰低质人群(3-5 天)
将初步筛选的人群添加到直通车计划,设置基础溢价(10%-15%),通过数据筛选优质人群:
- 数据筛选标准(直通车人群报表查看):
-
- 保留标准:点击率≥3%+ 收藏加购率≥8%+ 转化率≥2%(高意向人群);
-
- 观察标准:点击率 2%-3%+ 收藏加购率 5%-8%(潜力人群,可提高溢价测试);
-
- 淘汰标准:点击率<2%+ 花费≥30 元无转化(低质人群,直接暂停);
- 操作路径:直通车→人群→人群报表→按 “点击率、收藏加购率、转化率” 排序,筛选优质人群;
- 案例:某美妆店铺初步筛选 5 个人群,最终保留 “25-35 岁女性 + 中等消费 + 敏感肌人群”(点击率 4.2%,转化率 3.1%)和 “近 7 天浏览过防晒霜人群”(点击率 3.8%,转化率 2.8%),淘汰其他 3 个人群。
3. 第三步:组合自定义人群,精准放大(7 天)
将 2-3 个高转化标签组合,形成 “自定义组合人群”,进一步提升精准度:
- 组合逻辑:核心标签 + 高意向行为标签(如 “25-35 岁女性 + 中等消费 + 近 7 天浏览过同类产品”);
- 溢价设置:自定义组合人群溢价比单个标签高 5%-10%(如单个标签溢价 15%,组合人群溢价 20%-25%);
- 效果验证:组合人群的转化率通常比单个标签高 1-2 倍,PPC 低 10%-15%(如某女装店铺组合人群转化率 4.5%,单个标签转化率 3.2%)。
四、第三步:人群标签设置实操步骤(30 分钟搞定)
筛选好人群后,按以下步骤在直通车后台设置,全程跟着操作就行:
1. 进入人群设置页面
- 操作路径:卖家中心→我要推广→直通车→选择对应计划→人群→添加人群;
2. 添加人群标签(按类型添加)
-
- 基础属性人群:
-
- 选择 “年龄”(如 25-35 岁)、“性别”(如女性)、“消费层级”(如中等消费),可单独添加,也可组合添加;
-
- 溢价设置:10%-15%(新手基础溢价,后续按数据调整);
-
- 消费行为人群:
-
- 选择 “浏览 / 搜索行为”(如近 7 天浏览过同类产品)、“购买行为”(如近 30 天购买过女装);
-
- 溢价设置:15%-20%(高意向行为,溢价略高);
-
- 场景兴趣人群:
-
- 选择与产品相关的兴趣标签(如美妆选 “敏感肌护理”“防晒护肤”);
-
- 溢价设置:10%-15%(测试阶段,基础溢价);
-
- 自定义组合人群:
-
- 点击 “自定义组合”→选择已筛选的高转化标签(如 “25-35 岁 + 女性 + 中等消费 + 近 7 天浏览过同类产品”);
-
- 溢价设置:20%-25%(精准人群,重点投放);
3. 关键设置提醒
- 人群数量:单个计划添加 5-8 个人群(太多会分散预算);
- 溢价原则:“核心人群高溢价,潜力人群中溢价,测试人群低溢价”;
- 投放节奏:新计划先添加 3-5 个核心人群,数据稳定后再添加潜力人群和组合人群。
五、第四步:人群标签优化技巧,让转化再涨 30%
设置好人群后,按以下技巧优化,进一步提升精准度和转化效率:
1. 溢价调整技巧(核心优化动作)
- 高转化人群(转化率≥3%):每次提高溢价 5%-10%,最高不超过 50%(避免溢价过高导致 PPC 飙升);
- 中等转化人群(2%-3%):维持溢价,观察 3 天,若转化上升则提高溢价,若下滑则降低 10%;
- 低转化人群(<2%):降低溢价 10%-15%,或暂停投放,7 天无改善直接删除;
- 实操案例:某女装店铺 “25-35 岁 + 小个子人群” 转化率 3.5%,从 15% 溢价逐步提高至 30%,转化稳定在 4% 以上。
2. 不同阶段人群策略(适配推广全流程)
- 冷启动期(1-7 天):聚焦核心人群(3-5 个),低溢价测试(10%-15%),重点收集数据;
- 成长期(8-21 天):放大高转化人群(提高溢价),新增组合人群,淘汰低质人群;
- 成熟期(22 天以上):聚焦自定义组合人群(2-3 个),高溢价投放(25%-30%),带动整体 ROI 提升;
3. 人群与关键词联动技巧
- 核心关键词(高转化词):搭配核心人群和组合人群,高溢价投放(如 “小个子连衣裙 通勤” 搭配 “25-35 岁 + 通勤人群”);
- 长尾关键词(精准词):搭配场景兴趣人群,中溢价投放(如 “儿童防晒袖 骑行” 搭配 “骑行爱好者人群”);
- 效果:人群与关键词高度匹配,可使点击率提升 20%,转化率提升 30%。
4. 避坑指南:6 个人群设置常见错误
- 人群过多过杂:单个计划添加 10 个以上人群,预算分散,每个人群都拿不到足够数据;
- 溢价过高:核心人群溢价直接设 50%,导致 PPC 飙升,ROI 下滑;
- 不淘汰低质人群:低点击率、无转化的人群一直投放,浪费预算;
- 忽视消费层级:客单价 100 元的产品,针对 “高消费人群” 投放,转化差;
- 盲目添加组合人群:组合 3 个以上标签(如 “25-35 岁 + 女性 + 中等消费 + 通勤 + 敏感肌”),导致人群范围过小,无展现;
- 不结合产品场景:户外产品针对 “宅家人群” 投放,需求不匹配,点击率低。
六、不同类目人群标签设置示例(直接照用)
|
类目
|
核心人群标签组合
|
溢价设置
|
优化重点
|
|
美妆(敏感肌防晒霜)
|
25-35 岁 + 女性 + 中等消费 + 敏感肌人群 + 近 7 天浏览过防晒霜
|
核心人群 20%,组合人群 25%
|
重点优化 “敏感肌人群”“浏览过同类产品人群”
|
|
女装(小个子连衣裙)
|
25-35 岁 + 女性 + 中等消费 + 小个子人群 + 通勤人群
|
核心人群 15%,组合人群 30%
|
重点优化 “小个子人群 + 通勤人群” 组合
|
|
3C(儿童电话手表)
|
25-40 岁 + 女性 + 中等消费 + 宝妈人群 + 近 7 天搜索过儿童手表
|
核心人群 20%,组合人群 25%
|
重点投放 “宝妈人群 + 搜索过儿童手表人群”
|
|
家居(办公室护腰靠垫)
|
25-45 岁 + 男女 + 中等消费 + 职场人群 + 近 7 天浏览过护腰产品
|
核心人群 15%,组合人群 20%
|
男女都投放,重点优化 “职场人群”
|
记住:直通车人群标签的核心不是 “多”,而是 “准”。通过 “定位核心人群→数据验证→组合放大→动态优化” 的逻辑,就能锁定高转化人群,减少无效花费,让 ROI 稳步提升。如果你的店铺有具体类目、产品定位或人群数据,可告诉我,我会提供定制化的人群标签组合和溢价方案!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