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“规避信息”的违规行为?

2025-11-17 0 674

一、核心定义:什么是 “规避信息” 违规?

根据《淘宝网规避信息的认定和处罚实施细则》,“规避信息” 是指商家通过隐瞒、误导、拆分、伪装等方式,规避平台规则、侵犯消费者知情权或破坏市场公平秩序的信息发布 / 操作行为
核心判定逻辑:
  1. 主观意图:是否存在 “刻意规避” 的故意(如为绕开禁售规则、流量限制、资质要求);
  1. 客观行为:是否通过非常规方式发布信息(如谐音、符号拆分、虚假标注);
  1. 造成后果:是否误导消费者、扰乱平台秩序(如虚假发货地导致买家误解、违规标题获取不正当流量)。
简单说:凡是 “钻规则空子、隐瞒关键信息、误导他人” 的操作,都可能被判定为 “规避信息” 违规,这也是淘宝 2025 年重点打击的违规类型之一(AI 检测 + 人工复核,识别率超 90%)。

二、2025 年高频 “规避信息” 违规场景(附案例 + 处罚)

1. 物流信息规避(与前文发货地规则强关联)

  • 违规表现:虚假标注发货地、隐瞒多仓发货事实、拆分物流单号规避时效处罚;
  • 典型案例:某店铺为获取 “江浙沪次日达” 流量,将实际发货地(安徽)标注为 “上海”,未提前披露,属于 “规避平台流量分配规则 + 误导消费者” 的双重规避行为;
  • 处罚标准:首次扣 2-6 分(A 类违规),商品下架整改,限制流量 7 天;多次违规扣 12 分,店铺降权,甚至限制参加大促活动;
  • 合规边界:提前在详情页 / 标题标注 “多地发货”“实际发货地以物流为准”,则不构成规避。

2. 商品信息规避(最常见,占比超 60%)

  • 违规表现:
    • 拆分 / 谐音敏感词:如用 “微❤️”“V 信”“Q✨Q” 规避 “引导线下交易” 规则,用 “高仿”“A 货” 谐音 “高 fang”“A✨货” 规避侵权规则;
    • 隐瞒商品真实属性:如将 “三无产品” 标注为 “定制款”,将 “临期食品” 隐瞒保质期信息,将 “瑕疵品” 未标注直接按正品售卖;
    • AI 假图规避:利用 AI 合成失真图片(如材质失真、效果夸大),未标注 “AI 生成”,误导买家对商品的真实认知;
  • 典型案例:某美妆店销售普通护肤品,为规避 “医疗术语” 禁令,用 “抗🔥炎”“消🌟痘”(谐音 + 符号)描述功效,被平台判定为 “规避广告法及平台禁语规则”;
  • 处罚标准:商品立即下架,首次扣 2-4 分;情节严重(如 AI 假图、隐瞒重要缺陷)扣 6-12 分,累计扣分达 12 分将限制店铺发布商品。

3. 资质 / 类目规避(高风险,易触发严重违规)

  • 违规表现:无对应资质却售卖管控类目商品,通过 “类目错放” 规避资质审核;
  • 典型案例:某店铺无 “医疗器械经营资质”,却将 “医用口罩” 错放在 “日用口罩” 类目下售卖,隐瞒商品真实属性(医用级),属于 “规避平台资质管控规则”;
  • 处罚标准:商品下架,扣 6-12 分(A 类);若涉及高危类目(如处方药、医美器械),直接判定严重违规,扣 48 分永久封店;
  • 法律依据:《电子商务法》明确要求 “亮照经营、资质匹配”,此类规避行为还可能面临工商部门罚款。

4. 价格 / 营销规避(大促期间高发)

  • 违规表现:虚构 “原价”(如将从未售卖过的价格标为 “原价 999,现价 199”)、设置 “虚假优惠券”(需强制绑定高门槛条件)、拆分订单规避满减规则;
  • 典型案例:某店铺在双十一前,将商品价格从 100 元提至 200 元,再设置 “满 200 减 100” 优惠券,虚构 “五折优惠”,属于 “规避平台价格管控规则 + 误导消费者”;
  • 处罚标准:取消大促活动资格,扣 2-6 分,退还买家优惠差额(如虚假优惠导致的差价);情节严重(如大量商品虚构价格)扣 12 分。

5. 售后规则规避(侵犯消费者权益)

  • 违规表现:隐瞒售后政策(如 “七天无理由退换” 却标注 “特价商品不退不换”)、设置不合理售后门槛(如 “退款需扣除 50% 手续费”)、用 “好评返现” 诱导买家放弃售后维权;
  • 典型案例:某服饰店在详情页角落用小字标注 “不退不换”,未在显著位置提示,且未提前告知买家,属于 “规避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及平台售后规则”;
  • 处罚标准:首次警告并整改,二次扣 2 分;引发买家投诉并核实的,扣 4-6 分,店铺服务分下降。

6. 订单 / 账号规避(严重违规,易封店)

  • 违规表现:拆分订单规避发货时效、用他人账号代运营却隐瞒主体变更、重复铺货(同一商品换标题 / 图片多次发布)规避 “新品流量规则”;
  • 典型案例:某店铺为规避 “48 小时发货” 规则,将同一买家的多件商品拆分多个订单,分别上传单号却未实际发货,属于 “规避发货时效规则 + 虚假发货关联违规”;
  • 处罚标准:首次扣 6 分,订单关闭并赔付买家;多次违规或情节严重(如代运营隐瞒主体),扣 12-48 分,店铺永久封禁(参考前文 “身份证替人开店” 风险)。

三、“规避信息” 违规的 3 个核心避坑点

1. 避坑关键:“透明化 + 合规化”

  • 所有关键信息(发货地、商品资质、售后政策、价格构成)必须 “显著披露”,不隐瞒、不误导;
  • 不确定是否违规的内容(如某词汇、某图片),宁可不写 / 不用,或提前咨询淘宝商家客服确认。

2. 误区纠正:这些行为不是 “规避”

  • 提前披露的多仓发货、明确标注的 “AI 生成图片”“临期食品(标注保质期)”“瑕疵品(标注缺陷)”,只要如实告知,不构成规避;
  • 合理使用平台规则(如正常参加满减、按要求标注资质),不属于规避;
  • 核心区别:“是否隐瞒、是否误导、是否刻意钻空子”。

3. 2025 新规提醒:AI 检测无死角

  • 平台已升级 “AI 语义分析 + 图片识别” 系统,谐音、符号拆分、AI 假图等规避手段,识别率超 90%,切勿抱有侥幸心理;
  • 参考司法案例:某网店因在商品链接下售卖 10 个违规商品,违反 “规避信息” 规则,在相关诉讼中被判承担 20% 的责任,可见此类违规不仅受平台处罚,还可能影响法律纠纷判定。

四、违规后如何止损?

  1. 立即整改:下架违规商品,删除规避信息(如虚假发货地、谐音敏感词),补充真实披露(如添加 “多地发货” 提示、标注 AI 图片);
  1. 主动沟通:若已引发买家投诉,第一时间道歉并补偿(如优惠券、退款),争取撤销投诉,减少扣分影响;
  1. 合规申诉:若对处罚有异议,登录千牛卖家中心→客户服务→违规申诉,上传 “已如实披露”“无规避意图” 的证据(如详情页标注截图、旺旺沟通记录),平台会重新审核;
  1. 长期优化:建立 “信息发布审核机制”,客服 / 运营人员定期学习淘宝新规(重点关注 “商家服务中心” 每月更新的规避信息案例),避免同类错误。
收藏 (0) 打赏

感谢您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打开微信/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,分享从这里开始,精彩与您同在
点赞 (0)

领淘教育 开店指南 什么是“规避信息”的违规行为? https://www.lingtaoedu.com/203.html

联系电话:18021373378

相关文章

发表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