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-所有文章-供应链-正文

如何有效控制产品的采购成本?

一、供应商管理:从 “单一合作” 到 “多元协同”,争取议价优势

  1. 建立供应商分级体系,避免依赖单一供应商
  • 按 “质量、价格、交付时效、服务” 将供应商分为 3 级:① 核心供应商(1-2 家,质量优、价格合理,占 70% 采购量);② 备选供应商(2-3 家,价格略低或交付灵活,占 20% 采购量);③ 应急供应商(1 家,响应快,用于突发缺货,占 10% 采购量)。
  • 示例:采购某款面料,核心供应商 A 报价 80 元 / 米,备选供应商 B 报价 78 元 / 米,可每月从 A 采购 700 米、B 采购 200 米,既保证质量稳定,又用 B 的报价倒逼 A 维持价格或让步。
  1. 批量采购 + 长期协议,锁定低价
  • 针对高频采购品(如包装材料、常用配件),与核心供应商签订 “年度采购协议”,约定 “采购量达标享阶梯价”:如年度采购 10000 件,单价 10 元;采购 20000 件,单价降至 9.5 元;采购 30000 件,单价 8.8 元。
  • 避坑:协议中需明确 “价格有效期”“质量标准”“交付延迟违约金”(如延迟 1 天罚订单金额的 1%),避免供应商后期涨价或降低质量。
  1. 联合采购 / 拼单,摊薄成本
  • 中小商家可联合同区域、同品类的商家 “拼单采购”,如 3 家服装店共同采购同款纽扣,单家采购 5000 颗单价 0.5 元,3 家联合采购 15000 颗单价降至 0.35 元,单家成本减少 2250 元。
  • 渠道:通过行业协会、电商卖家社群(如淘宝商家群)发起拼单,或选择第三方联合采购平台(如采源宝),降低沟通成本。

二、采购计划:精准预判需求,避免 “盲目采购” 导致浪费

  1. 基于销量数据制定采购量,减少库存积压
  • 用 “历史销量 + 季节趋势” 测算采购量:近 3 个月某商品月均销量 500 件,下月进入旺季(如夏季连衣裙 6 月旺季),可按 “月均销量 ×1.5 倍” 采购 750 件,避免缺货;若下月是淡季,按 “月均销量 ×0.8 倍” 采购 400 件,减少库存占用资金。
  • 工具:用 ERP 系统(如聚水潭)自动生成 “采购建议单”,系统结合库存余量、在途订单、销量预测,计算最优采购量,避免人工估算误差。
  1. 拆分采购周期,降低资金压力
  • 对大额、非急需的采购品(如季度性包装材料),采用 “分批次采购”:如季度需采购 12000 个纸箱,不一次性采购,而是每月采购 4000 个,既减少一次性资金支出(如单次采购需 6000 元,分 3 次每次 2000 元),又避免纸箱受潮、变形导致浪费。
  • 前提:与供应商约定 “分批次交付”,并在协议中明确每批交付时间、数量,确保不影响生产 / 销售。
  1. 控制 “非必要采购”,削减隐性成本
  • 梳理采购清单,剔除 “低频使用、可替代” 的产品:如某店铺采购了 “定制 logo 的高端胶带”(单价 2 元 / 卷),但实际仅用于礼品包装(月用 10 卷),日常包装可用普通胶带(单价 0.5 元 / 卷),替换后每月节省 15 元,年省 180 元。
  • 规则:设立 “非必要采购审批制”,采购金额超 500 元或月使用次数少于 5 次的产品,需经运营负责人审批,避免随意采购。

三、成本核算:拆解采购成本,砍掉 “不必要支出”

  1. 全链路成本核算,不止看 “单价”
  • 采购成本 = 单价 + 运费 + 税费 + 售后成本(如质量问题返工费),需综合对比:
  • 供应商 A:商品单价 100 元,运费到付 20 元,支持 “质量问题免费补发”;
  • 供应商 B:商品单价 95 元,运费预付 10 元,但 “质量问题需自费退回(运费 20 元)”;
  • 实际成本:A 的单次采购成本 120 元(100+20),B 若出现质量问题成本 125 元(95+10+20),优先选 A,避免因低价忽略售后成本。
  1. 优化物流方案,降低运输成本
  • 重量<30kg 的小件采购品:选择快递(如中通、极兔),对比 “首重 + 续重”,如从广州采购 10kg 配件,中通首重 8 元、续重 4 元,总成本 8+(10-1)×4=44 元;极兔首重 6 元、续重 3 元,总成本 6+9×3=33 元,选极兔节省 11 元。
  • 重量>30kg 的大件采购品:选择物流专线(如德邦、安能),比快递便宜 50% 以上,如 50kg 面料从杭州运到北京,快递成本约 200 元,物流专线仅需 80 元,且支持上门自提(若店铺附近有网点)。
  1. 争取 “付款优惠”,减少资金成本
  • 与供应商协商 “付款方式折扣”:如 “预付 30% 货款享 9.8 折,货到付款无折扣”,若采购 10000 元商品,预付 30%(3000 元)可省 200 元(10000×0.02),且供应商更愿意配合后续议价。
  • 避坑:预付货款需选择 “有资质、合作久” 的供应商,避免资金风险,可在协议中约定 “预付后延迟交付的赔偿条款”。

四、流程优化:规范采购环节,避免 “漏洞导致成本增加”

  1. 建立采购流程 SOP,防止 “暗箱操作”
  • 明确采购全流程节点:“需求申请→供应商报价对比(至少 3 家)→样品测试→签订协议→订单跟进→验收付款”,每个节点需留痕(如报价单、样品测试报告、协议扫描件),避免采购人员 “私下合作抬高价格”。
  • 示例:采购某款饰品配件,要求供应商提供 3 家报价(A:15 元 / 个,B:14 元 / 个,C:13.5 元 / 个),并测试 3 家样品质量,最终选择 C(质量达标且价低),而非采购人员推荐的 A。
  1. 严格验收标准,减少 “质量问题返工成本”
  • 制定 “采购品验收清单”,明确质量要求:如采购服装面料,验收时检查 “克重(≥200g/㎡)、色牢度(水洗 3 次不褪色)、瑕疵率(≤1%)”,发现问题立即联系供应商退换,避免后续生产出残次品导致更大损失(如面料有瑕疵,制成衣服后无法销售,损失面料费 + 加工费)。
  • 动作:验收时拍照 / 录像留存证据,若供应商拒绝退换,可依据协议维权,或切换至备选供应商。
  1. 定期复盘采购成本,持续优化
  • 每月统计 “采购成本报表”,分析 2 个核心指标:① 单品类采购成本占比(如包装材料占总采购成本的 15%,是否有优化空间);② 供应商合作性价比(如核心供应商 A 的产品售后率 5%,备选供应商 B 售后率 2%,可考虑增加 B 的采购量)。
  • 改进:针对高成本品类(如某配件采购成本占比 20%),重新寻找供应商议价;对售后率高的供应商,要求其改进质量,否则更换。

五、避坑指南:3 个常见采购成本控制错误,坚决避免

  1. “只选低价,忽略质量”:如采购低价面料(单价 50 元 / 米),但面料易起球,导致客户退货率上升(退货率从 3% 升至 10%),反而增加售后成本,需 “性价比优先”,而非 “低价优先”。
  2. “不签协议,口头约定”:与供应商仅口头约定价格、交付时间,后期供应商涨价或延迟交付,无依据维权,需签订书面协议,明确所有关键条款。
  3. “采购流程混乱,无人监管”:采购人员独自负责 “找供应商、议价、验收”,缺乏监督,易出现 “吃回扣” 现象,需拆分职责(如采购找供应商,质检负责验收),相互制衡。
本文原创,作者:领淘教育,其版权均为领淘教育所有。
如需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lingtaoedu.com/449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