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-所有文章-规则解读-正文

什么是“规避信息”的违规行为?

在淘宝平台的运营规则中,“规避信息” 违规行为指的是商家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,故意避开平台监管,以达到误导消费者、扰乱市场秩序或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。这类违规行为表现形式多样,对平台生态、消费者权益以及其他合规商家都造成了不良影响。以下为您详细阐述。

利用 SKU 设置规避

  1. 价格异常引流:商家利用 SKU 设置,以不合理的价格组合吸引消费者进店,但实际商品并非如消费者所期望。例如,某手机店铺,在 SKU 中设置 “手机壳(1 元)” 与 “手机(正常价格)” 的组合,消费者被 1 元的低价吸引下单,收货时却发现只是一个手机壳,并非手机。这种行为属于利用 SKU 价格引流,通过设置异常低价的 SKU,将消费者引入店铺,实际却无法提供相应价值的商品,严重误导消费者 。再如,将不同材质、规格且价格差异巨大的商品放在同一 SKU 下售卖,如 “纯棉 T 恤(50 元)” 与 “真丝 T 恤(300 元)” 设置在同一 SKU 选项中,消费者下单后收到的可能并非自己预期价格对应的商品,造成消费体验差 。
  2. 以非常规数量单位发布:把商品的正常规格进行拆分,以非常规数量单位发布,干扰平台的价格体系和消费者判断。像纸巾正常以 “包” 为销售单位,商家却以 “张” 为单位售卖,将原本一包纸巾的价格分摊到每张,造成价格看似很低的假象;窗帘正常按 “米” 售卖,商家拆分成 “毫米” 为单位,价格显示极小,但消费者实际购买时,数量需大幅增加,总价远超预期。这种方式通过混淆数量单位,规避平台对商品价格的正常监管,误导消费者 。
  3. 商品邮费偏离实际:在发布实物商品时,设置远远超过商品本身价格的邮费,且不符合行业正常邮费标准;或在虚拟物品交易中设置邮费,这也是一种利用 SKU 规避信息的行为。例如,一件价值 20 元的小饰品,商家设置邮费为 50 元,明显偏离正常邮费价格,目的是通过高邮费弥补商品低价带来的利润差,或通过这种方式避开平台对商品价格区间的监控 。虚拟物品如游戏点卡、软件激活码等,本身不存在实际物流运输,若设置邮费,则属于违规行为 。

商品关键属性变更规避

  1. 类目与品牌篡改:通过编辑商品的类目、品牌、型号等关键属性,将商品伪装成另一款商品。比如,将原本属于普通服装类目的商品,修改类目为知名品牌的同款服装类目,试图蹭知名品牌的流量;或者将 A 品牌商品修改为 B 品牌商品进行销售,严重侵犯品牌方权益,误导消费者以为购买的是知名品牌商品 。这种行为不仅违反平台规则,还可能构成侵权,面临法律风险 。
  2. 商品要素变更:把商品 A 完全修改为另一不同品类的商品 B,且在商品描述、图片等方面进行相应篡改,误导消费者购买。例如,商家原本销售的是普通保温杯,在商品销量不佳时,将商品信息全部修改为智能保温杯的信息,图片更换为智能保温杯图片,描述中添加智能保温杯的功能介绍,但实际发货仍是普通保温杯 。此类行为通过偷梁换柱的方式,规避平台对商品真实属性的监管,损害消费者利益 。

其他规避信息行为

  1. 好评返现等诱导评价行为:商家自行或通过第三方要求买家只写好评、修改评价、追加评价,以物质或金钱承诺为条件鼓励、引导买家进行 “好评”,如 “全五星返现”“好评返现”“好评免单”“好评返红包”“好评返优惠券” 等。这是一种典型的规避平台评价体系监管的行为。通过诱导消费者给出不实好评,破坏评价体系的公正性与客观性,误导其他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。自 2024 年 9 月 1 日起,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《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》明确规定,“好评返现” 构成违法,违反者将面临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;情节严重的,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,还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 。
  2. 刷单、刷信誉等虚假交易行为:通过虚构交易、删除不利评价、授意他人发布不真实的利己评价等方式,为自己和他人提升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,或者通过将自己的商品与其他经营者的商品作不真实的对比、对其他经营者作不真实的不利评价等捏造、散布虚假事实的方式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 。刷单行为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,误导消费者,使平台无法真实反映商品和店铺的实际情况。例如,一些新店为快速提升销量和信誉,通过刷单公司组织刷手进行虚假交易,下单、付款、收货、评价等流程全部伪造,以获取更高的搜索排名和消费者信任 。若网络交易经营者因刷单等行为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行政处罚,符合严重违法失信情形的,将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,面临一系列限制措施,如在审查登记、注册、行政许可和资质、资格、备案认定时受限,行政处罚时加大处罚力度,不予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等 。
  3. 滥用品牌词、违禁词等敏感信息:在商品标题、描述、详情页等位置,滥用知名品牌词以蹭流量,或使用广告法禁止的极限用语、虚假宣传词汇等敏感信息。例如,一些小品牌商品在描述中使用 “XX 品牌同款”“媲美 XX 大牌” 等表述,试图借助知名品牌的影响力吸引消费者,而实际上并未获得相关授权 。使用 “最”“顶级”“唯一”“绝对”“全网第一” 等绝对化用语,以及 “永久”“祖传”“纯天然”“100%”“史无前例”“万能” 等无真实依据的极限用语进行虚假宣传,误导消费者 。此类行为不仅违反平台规则,还可能触犯《广告法》等法律法规,一旦被平台监测到或被消费者举报,商品可能会被下架,店铺面临扣分、罚款等处罚 。

淘宝平台对 “规避信息” 违规行为保持严格监管,一旦发现商家存在此类违规,将依据《淘宝平台服务协议》《淘宝规则》《淘宝平台违禁信息管理规则》《淘宝平台交互风险信息管理规则》《淘宝网市场管理与违规处理规范》等相关规定,对商家采取警告、扣分、商品下架、删除商品、限制使用阿里旺旺、限制店铺经营、扣除保证金、向买家赔付一定金额等处罚措施 。商家务必严格遵守平台规则,诚信经营,避免因违规行为遭受处罚,影响店铺的长期发展 。

本文原创,作者:领淘教育,其版权均为领淘教育所有。
如需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lingtaoedu.com/440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