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重复铺货"的平台判定逻辑与5个规避技巧
在淘宝平台的运营生态中,重复铺货是平台严格管控的违规行为之一。这种行为不仅扰乱平台的搜索秩序,稀释流量分配的公平性,还极大地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。深入了解淘宝平台对于重复铺货的判定逻辑,并掌握有效的规避技巧,是商家实现合规经营、保障店铺稳健发展的关键。
平台判定逻辑
商品信息完全一致判定
淘宝平台的算法系统会对店铺内商品的标题、描述、图片等关键信息进行全面比对。若两件或多件商品的这些信息高度雷同,几乎完全一致,平台大概率会判定为重复铺货。例如,某商家售卖一款保温杯,创建了两条商品链接,两条链接中的商品标题均为 “[品牌名] 不锈钢真空保温杯大容量保温保冷便携水杯”,商品描述都详细阐述了该保温杯的材质、保温时长、容量等,且文字表述一模一样,主图以及详情页图片也完全相同,这种情况就会被平台算法精准识别为重复铺货。因为在消费者搜索保温杯相关关键词时,这两条高度一致的商品链接会占据过多搜索结果展示位,阻碍消费者快速获取多样化的商品信息。
重要属性相同判定
除了整体商品信息一致外,商品的重要属性也是平台判定重复铺货的重要依据。重要属性包括但不限于商品的品牌、型号、材质、规格、颜色分类等。以服装为例,如果一款连衣裙,在不同链接中,品牌均为自家品牌,型号一致,材质同为纯棉,规格都是 S、M、L、XL 这几个尺码,颜色分类也完全一样(如黑色、白色、红色),即便商品标题、描述、图片存在细微差异,平台依然可能判定为重复铺货。因为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,这些商品在核心属性上没有实质区别,重复展示此类商品链接会干扰消费者的选择,违背平台提升购物体验的初衷。
商品实质相同但形式不同判定
部分商家试图通过改变商品的发布形式,如调整价格、数量、组合方式,或者添加一些无关紧要的附赠品等,来规避重复铺货检测,然而这种做法往往难以逃过平台的火眼金睛。比如,某商家销售一款充电宝,正常链接中充电宝售价为 50 元,另一个链接将价格调整为 49.9 元,商品其他信息基本一致;或者一个链接中充电宝单独售卖,另一个链接中充电宝搭配一个价值极低的手机支架组合售卖,但实际上消费者关注的核心商品 —— 充电宝本身并无差异,此类情况同样会被平台判定为重复铺货。平台的算法会综合考量商品的实质内容,识别出这些看似不同、实则相同的商品发布形式。
重复开店关联判定
重复开店是重复铺货的一种特殊形式,指同一卖家通过同时经营多家店铺,发布相同商品,以获取更多曝光机会。淘宝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,对店铺的经营主体信息(如注册人身份、联系方式、银行卡信息等)、商品信息、物流发货信息等多维度数据进行关联分析。若发现不同店铺的商品高度相似甚至完全相同,且存在共同经营管理的迹象,就会判定为重复开店,进而认定为重复铺货行为。例如,有商家使用不同身份证注册了两家淘宝店铺,在这两家店铺中售卖相同品牌、款式、规格的运动鞋,商品图片、描述也几乎一致,发货地址和联系电话也相同,平台经过数据比对和分析,很容易就能识别出这两家店铺属于同一经营主体的重复开店行为。
5 个规避技巧
确保商品实质性差异
在发布商品时,务必保证每件商品都具有独特的实质性内容。从商品的款式设计、功能特点、材质工艺等核心方面入手,打造真正不同的商品。以手机壳为例,如果店铺要售卖多个款式的手机壳,不能仅仅更换手机壳图案就作为不同商品发布。可以推出具有不同防护功能的手机壳,如防摔加强型、防指纹型;或者采用不同材质,如硅胶材质、碳纤维材质;又或者在设计上有独特之处,如带有支架功能、可折叠功能等。通过这些实质性差异,让每件商品在平台算法和消费者眼中都具有独特价值,避免被判定为重复铺货。
优化商品信息展示
对于相似但实质不同的商品,要在标题、描述、图片等信息展示上突出其差异化特点。在标题中,精准使用能够体现商品独特属性和卖点的关键词。比如,一款具有快速充电功能的充电宝,标题可写成 “[品牌名] 大容量充电宝快充版 - 20000 毫安时,30 分钟充满 50% 电量”,突出 “快充版” 和 “30 分钟充满 50% 电量” 这一独特卖点。商品描述部分,详细阐述商品的独特功能、使用场景、与其他类似商品的对比优势等。图片方面,不仅要保证清晰美观,还要通过不同角度的拍摄、细节特写等方式,展现商品的独特之处。例如,拍摄手机壳时,重点突出其独特的材质纹理、支架展开状态等细节,让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该商品与其他手机壳的区别,同时也让平台算法能够准确识别商品的差异点。
合理设置商品属性
认真填写商品的各项属性信息,确保属性与商品实际情况完全相符,且准确反映商品的特点。在填写属性时,充分利用平台提供的属性选项,不要随意省略或错误填写。例如,在售卖服装时,对于 “面料主材质”“适用季节”“风格”“版型” 等属性,要根据服装的真实情况详细选择和填写。如果一款连衣裙是雪纺面料,夏季适用,风格为甜美风,版型为修身型,就应在相应属性栏准确勾选和填写这些信息。同时,对于一些自定义属性,也可以合理利用,进一步补充商品的独特信息,如服装的特殊工艺(如刺绣、蕾丝拼接)等,通过准确且丰富的属性设置,帮助平台更精准地识别商品,降低被误判为重复铺货的风险。
避免商品发布形式的不当重复
商家在设置商品价格、数量、组合方式以及附赠品时,要基于合理的商业逻辑,避免为了增加商品链接而进行无意义的重复设置。价格方面,应根据商品成本、市场行情以及自身营销策略进行定价,不要仅仅为了创建新链接而随意微调价格。例如,一款商品正常售价为 100 元,除非有明确的促销活动或成本变动等原因,否则不要为了多一个链接就将价格设置为 99.9 元或 100.1 元。在商品数量和组合方式上,要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为出发点。比如,售卖文具时,可以根据学生日常使用需求,推出单支笔售卖、5 支装笔盒套装、包含笔、本子、橡皮擦的学习文具大礼包等不同组合,但每个组合都要有其合理性和实用性,而不是为了凑数随意组合。对于附赠品,要确保其与商品具有相关性,且能够为消费者带来额外价值,而不是单纯为了区分链接添加一些无关紧要的小物件。
定期自查店铺商品
商家应养成定期自查店铺商品的习惯,利用淘宝卖家中心提供的商品管理工具,或者借助第三方数据分析软件,对店铺内商品进行全面梳理。重点检查商品信息是否存在高度相似或重复的情况,商品属性填写是否准确一致,商品发布形式是否合理等。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、商品信息比对等方式,快速筛选出可能存在重复铺货风险的商品。例如,通过搜索店铺内的热门关键词,查看搜索结果中是否出现多个信息极为相似的商品链接;或者使用数据分析软件,对商品的标题、描述、图片等信息进行相似度分析,一旦发现问题,及时进行整改。通过定期自查自纠,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重复铺货问题,保持店铺商品信息的健康、合规状态。
遵循淘宝平台规则,杜绝重复铺货行为,是商家在平台长期立足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。通过深入理解平台判定逻辑,运用上述规避技巧,精心管理店铺商品,商家能够有效避免违规风险,提升店铺运营效率,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、多样化的购物选择,从而在激烈的电商竞争中脱颖而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