店铺动销率是否真的影响整体流量?
店铺动销率直接影响淘宝平台对店铺的流量分配,是衡量店铺运营健康度的核心指标之一。低动销率会让平台判定店铺 “商品竞争力弱、库存管理差”,进而减少流量扶持;高动销率则会获得平台更多流量倾斜,尤其对中小店铺而言,提升动销率是突破流量瓶颈的关键。
一、动销率影响整体流量的底层逻辑
淘宝平台的流量分配原则是 “高效利用流量资源”—— 将更多流量分配给能产生高转化、高复购的店铺,而动销率正是平台判断店铺 “流量利用效率” 的重要依据,具体体现在 3 个层面:
- 影响店铺整体权重,间接减少自然流量
动销率的计算公式为:动销率 =(有销量的商品数 ÷ 店铺总商品数)×100%。
平台会通过动销率判断店铺商品的 “市场接受度”:若店铺有 100 个商品,仅 10 个有销量(动销率 10%),平台会认为店铺大量商品 “无竞争力、无法满足用户需求”,进而降低店铺整体权重。
而店铺权重直接关联自然搜索流量、推荐流量(如 “猜你喜欢”)的获取 —— 权重低的店铺,即使单个商品优化到位,也难以获得靠前的搜索排名,导致整体流量下滑。例如,同层级的两家女装店,A 店动销率 80%,B 店动销率 30%,A 店的自然搜索流量通常会比 B 店多 30%-50%。
- 低动销率触发 “滞销商品降权”,拖累流量表现
淘宝对 “滞销商品” 有明确判定:通常连续 30 天无销量、无浏览、无收藏的商品,会被标记为 “滞销商品”。这类商品不仅自身会被降权(搜索排名靠后、无法进入推荐池),还会拉低店铺整体动销率,形成 “滞销商品→动销率下降→店铺权重降低→整体流量减少” 的恶性循环。
例如,店铺有 5 个滞销商品,即使其他 20 个商品正常销售,动销率也仅为 80%;若不及时处理滞销商品,平台会逐步减少对该店铺的流量分配,导致正常销售的商品也难以获得曝光。
- 高动销率助力店铺层级提升,获取更多流量红利
淘宝店铺层级(共 7 层)直接决定流量天花板 —— 层级越高,可获取的平台流量越多(如层级 7 的店铺能获得层级 1 店铺 5-10 倍的流量)。
而动销率是影响店铺层级的关键指标之一:在 “销售额、客单价” 等指标相近的情况下,高动销率的店铺更易提升层级。例如,两家月销售额均为 10 万元的店铺,A 店动销率 90%,B 店动销率 60%,A 店层级提升速度会远快于 B 店,进而获得更多平台流量扶持(如层级 4 及以上可报名更多高流量平台活动)。
二、不同动销率水平对流量的具体影响
根据淘宝运营实践,不同动销率对应的流量表现差异显著,可分为 3 个区间:
动销率区间 | 流量影响程度 | 平台判定与流量表现 |
80%-100% | 正向促进 | 判定为 “优质运营店铺”,自然流量、推荐流量倾斜明显,可优先参与平台活动(如聚划算、百亿补贴),店铺层级提升快 |
50%-80% | 中性无影响 | 判定为 “正常运营店铺”,流量分配稳定但无额外扶持,需通过优化商品或活动提升动销率,避免落入低动销区间 |
<50% | 严重负面影响 | 判定为 “低效运营店铺”,自然搜索流量减少 30% 以上,推荐流量大幅下降,无法报名多数平台活动,店铺层级易下滑 |
案例参考:某家居店铺初期上架 50 个商品,仅 15 个有销量(动销率 30%),日均流量仅 200-300UV;通过清理滞销商品、优化新品布局,将动销率提升至 85% 后,日均流量增长至 1500-2000UV,且平台主动邀请其参与 “家居焕新节” 活动,获得额外流量曝光。
三、提升店铺动销率的 3 个实操方法(避免流量流失)
- 定期清理滞销商品,减少 “拖后腿” 因素
- 每周筛选 “连续 30 天无销量、无浏览” 的商品,通过 3 种方式处理:
① 降价清仓:设置 “限时折扣”(如原价 100 元降至 60 元),搭配 “满减”(如满 100 减 20),快速清库存;
② 组合销售:将滞销商品与热销商品捆绑(如 “买热销沙发送滞销抱枕”),借助热销商品的流量带动滞销商品销售;
③ 下架删除:若商品无清仓价值(如库存少、款式过时),直接下架删除,避免拉低动销率。
- 注意:每次清理滞销商品后,需观察 1-2 周店铺流量变化,通常动销率提升 5%-10%,自然流量会对应增长 10%-15%。
- 优化新品上架策略,避免 “盲目铺货”
- 控制新品上架数量:根据店铺运营能力(如流量、运营精力)决定上架频次,中小店铺建议每月上架 3-5 个新品,避免一次性上架过多导致 “顾此失彼”;
- 新品与热销品关联:上架新品时,在详情页、首页设置 “新品推荐” 模块,链接至热销商品页面(如 “买新品餐桌,搭配热销餐椅享 9 折”),借助热销品流量为新品引流,提升新品销量,快速纳入 “动销商品” 范畴;
- 新品测试:通过 “直通车小额测试”(日限额 50 元)判断新品市场接受度,若测试 1 周后点击率<行业均值、无销量,及时调整商品(如优化主图、降价)或下架,避免成为滞销商品。
- 通过活动激活沉睡商品,提升整体动销
- 针对 “有浏览但无销量” 的沉睡商品(非滞销商品),开展 “专属活动”:
① 设置 “收藏加购立减”:如 “收藏商品 + 加入购物车,立减 10 元”,刺激用户下单;
② 店铺内活动联动:举办 “满 2 件 8 折” 活动,引导用户同时购买热销商品和沉睡商品(如 “买热销 T 恤 + 沉睡短裤,享 8 折”);
- 借助平台活动:报名 “天天特卖”“淘金币兑换” 等低门槛平台活动,选择沉睡商品参与,利用活动流量激活销量,提升动销率。例如,某服饰店铺将 10 个沉睡商品报名 “天天特卖”,活动期间实现 8 个商品有销量,动销率提升 16%,店铺整体流量增长 25%。
四、注意事项:避免 2 个动销率优化误区
- 误区 1:为提升动销率 “盲目刷单”
部分商家通过刷单让滞销商品产生销量,看似提升了动销率,但刷单产生的 “虚假销量” 易被平台检测,导致店铺被降权,反而失去更多流量。正确做法是通过合规活动(如清仓、组合销售)提升销量,而非依赖刷单。
- 误区 2:只关注动销率,忽视 “热销商品深耕”
提升动销率的同时,需重点维护热销商品(贡献 70% 以上销售额的商品),避免因过度关注滞销商品而忽视热销商品的优化(如主图、详情页更新)。热销商品的高转化能进一步提升店铺权重,与高动销率形成 “正向循环”,带动整体流量增长。
五、总结:动销率是店铺流量的 “隐形调节器”
店铺动销率并非 “单一指标”,而是平台判断店铺运营能力的 “综合信号”—— 高动销率意味着 “商品符合用户需求、库存管理高效、流量利用充分”,自然会获得更多流量扶持;低动销率则会让平台认为店铺 “无法高效转化流量”,进而减少流量分配。
对商家而言,需将动销率纳入 “日常运营重点”,通过定期清理滞销商品、优化新品上架、开展合规活动,将动销率维持在 80% 以上,才能确保店铺整体流量稳定增长,避免因动销率问题陷入流量瓶颈。